近年来,我国数字政府发展势头极为迅猛,政务大数据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可是,随着法规要求不断提高,政务大数据的安全保障问题变得紧迫至极,已经不能再拖延了!
数字政府建设热潮
国家进行大力引导,技术实现飞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数字政府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各地政府积极做出回应,加速政务数字化的转变,比如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数字政务已经涵盖了大部分和民生相关的服务领域,政务大数据成为数字政府运行的关键,极大地提高了政务服务的质量以及社会运行的效率,为市场注入了活力。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政务事项可以在线办理,老百姓办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政府借助大数据分析,能更精准地了解民众需求,从而提供更有效果的公共服务,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也越来越顺畅,行政协同效率得到了提高。
法规带来新挑战
《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先后颁布,这些法规政策对政务大数据平台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保护提出了清晰要求,以往较为宽松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不再可行,政务大数据在开发利用时的数据安全必须切实得到保障,在分享交换时的数据安全同样必须切实得到保障。
安全责任越来越清晰,大数据局等政务数据管理核心单位要承担更多责任,一旦数据泄露,会损害民众利益,还会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因此在法规约束下保障数据安全,是政务部门面临的严峻挑战。
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大数据局在数字政府体系建设中,需强化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目标是对全网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进行全面管控,还要进行统一且高效的管控,比如要构建严格的访问权限管理制度,借此防止非授权访问。
同时要建立常态化的数据安全评估机制,也要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要定期对政务大数据平台开展安全评估,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然后解决安全隐患。要持续扩展数据安全能力,使其变得强大,从而满足大数据平台长期的、持续性的数据安全需求。
数据咨询工作开展
数据咨询工作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分类分级是依据数据的不同敏感程度和重要性来开展的,要进行细致的分类分级,对于一些涉及民众隐私的数据,需要重点保护,对于一些涉及重要政务决策的数据,也需要重点保护。
根据分类分级结果配置安全策略,还要配置技术保障手段,这两者是有差异的。对于高敏感数据,可采用更高级的加密技术,还要采取访问控制措施。这样做既能保证数据有序流动,又能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国家要建立保护制度,行方也应落实具体管理工作。
组织架构与技术框架完善
开展组织架构建设,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大数据局在组织层面设有实体管理团队,该团队负责整体规划与决策。同时设有执行团队,执行团队负责具体操作。此外,还有虚拟联动小组,虚拟联动小组可促进不同部门间的协作。
完善的数据安全技术框架是保障政务大数据安全的重要支撑,对保障政务大数据安全很重要。大数据局在技术工具布局与应用方面加强规划。防护布局从最初的单点防护开始,逐渐向全面防护转变,比如采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多种技术手段,以此构建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
搭建统一管理体系
保护大数据局的数据安全,需要搭建统一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要通过分层建设,还要进行分级防护,从而逐步提升平台能力,以及应用扩展性,这样就能创造以数据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框架。
亿赛通凭借所积累的治理经验和产品能力,为大数据局提供专业且全栈的产品与服务,推动政务大数据安全提升至新高度,为全行业数据安全树立了典范,那么,你认为在保障政务大数据安全方面还有哪些措施可供采用?